400-225-3366
成功案例

贷、投、担、保联动科技金融在江淮大地蓬勃展开


更新时间:2024-09-19 03:32点击次数:

  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团省委指导,徽商传媒·《徽商》杂志社、团合肥市委、科大硅谷、科创融联合主办,以“向‘新’而行”为主题的2024青年科创徽商对接会,为心怀梦想的创业者成才成功、追梦圆梦营造了广阔空间。李 朦 摄

  在近日举办的2024科创徽商投资对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表示,要打通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最后一公里”,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赋能作用,将创新链和资本链结合起来。刘 姜 摄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科技贷款3年连跨6个千亿台阶,余额达7165亿元,同比增长32%;组建总规模3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设立基金1.7万亿元,居全国第七位;科技担保额累计达1334.07亿元,覆盖近50%科技企业;科技保险为1.3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7938亿元;科创板上市公司24家,居全国第六位。

  无论先试先行的工商银行、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创新改革的“共同成长计划”,抑或是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资集团、科大硅谷等打造的“基金丛林”,耐心资本正以创新起笔,以改革研墨,绘就一幅科创安徽的新画卷。

  “有些惊喜。”安徽深向科技有限公司资金总监席智慧回忆,去年底,深向科技总部、销售结算中心、新能源重卡智能化制造项目落地肥西的新闻发出没几天,远在北京的他便收到了中国工商银行肥西支行寄来的一份贷款意向函。

  这是深向科技与肥西县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以来,安徽本土金融机构抛来的第一根橄榄枝,在公司尚未正式落地、团队对当地情况并不了解的前提下,这一纸意向函安抚了他有些忐忑、茫然的心。

  席智慧透露,工行用自主开发的一套数据大模型为深向科技做了评估,最终将其信用定在了十二个级别中的第二级,并发放了上亿元的授信额度。

  完成这一系列贷款流程,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中国工商银行合肥市分行科技金融中心负责人徐鹏告诉记者,这笔贷款是该中心成立4年多来办理最快的一笔,也是工行合肥分行服务“双招双引”、赋能科创的一个缩影。

  从2018年该行率先设立全省首家总行级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合肥科技支行,到2020年在安徽市场率先成立合肥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注:合肥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前身);从人格化授权与科技金融中心授权采用双轨并行实施模式,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量身定制14款精准授信服务产品,提供贯穿起步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工行合肥分行的“先试先行”揭开了安徽科创金融大幕的一角。

  截至6月末,该行科技贷款500亿元,服务科技有贷户1581户,与886户企业签订“共同成长计划”,相约“终生伴飞”,协议金额376亿元,已投放贷款211亿元。在资产质量方面,全行科创贷款不良率为0.03%,其中科技金融中心自主审贷业务暂无逾期和不良贷款发生,资产质量整体保持良好。

  不仅仅是工行,放眼安徽全省,在科技金融的加持下,信贷结构得以持续优化。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数据称,截至6月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165亿元,同比增长32%,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覆盖率从30%提高到70%;制造业贷款连续25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新能源汽车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

  2023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9.1%,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3%。

  继2022年省会合肥成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后,一个横空出世的“共同成长计划”,去年将安徽金融改革创新推向新高度。

  为解决科创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主要矛盾,满足科创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融资需求,去年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牵头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由银企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签署“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企业可在更长期限、更高额度、更低成本内获得稳定融资支持以及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

  一年间,全省百余家金融机构加入该“计划”,签约企业突破1万户,贷款余额达到1493亿元。

  在合肥,一家为企业提供数据加密保护技术及电商供应链聚合仓配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型企业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该公司在创始之初,曾因成立时间短、缺少抵押物、业务模式新、缺少同行参考等因素,一度面临的压力。

  为了摆脱资金的掣肘,去年该公司加入“共同成长计划”,并成功与徽商银行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支行“牵手”。

  金年会官方网站首页入口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徽商银行便为该科技公司解决了15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并提供超千万元授信额度的资金支持。“徽商银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金融‘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感慨不已。

  除了加入“共同成长计划”,近年来,徽商银行打造了以总行科创金融一级部、分行科创金融中心和多家专营支行为主体的“1+5+N”特色组织架构,并以科技型企业需求为中心,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科技金融生态圈。

  徽商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770亿元,贷款客户超7100户。同时,该行的科技金融服务案例还入选了2024年安徽省科技金融“十大优秀范例”。

  “除了生态圈构建,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是我们服务科技企业的一大特色。”该行科技金融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合肥科创金改试验区为产品创新试验田,徽商银行业已形成贯通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线上+线下”“标准+特色”的七大类20多款专属产品体系。

  10亿元投资蔚来汽车,令安徽新能源汽车版图再落重要一子;5亿元投资丰原生化,带动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4亿元投资国科量子,助力安徽打造量子科技和产业“双高地”……8月27日,在“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中,安徽省投资集团董事长何昌顺介绍,作为安徽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近年来,省投资集团围绕服务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仓投资了一批重大项目。

  为安徽科创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一个“基金丛林”体系蔚然成风。

  例如,安徽投资集团共有6个基金群、176只子基金。截至7月底,累计投资十大新兴产业项目超1500个、金额约600亿元。所投企业累计上市(过会)77家,其中省内上市(过会)45家。

  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聚力打造“4+2+N”母基金管理体系,累计设立基金61只,总规模超千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近千家,其中51个项目实现IPO或借壳上市,2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聚焦省、市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眼“投早投小投科技”,科大硅谷已集聚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类基金共209只,总规模超2300亿元。

  在科创与金融的双向奔赴中,直接融资的力量结出累累硕果。(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梁爽 邵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本文由:金年会电子视频监控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 TEL: 400-225-3366

地址:广东省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邮箱:1clou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