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225-3366
成功案例

“枫桥经验”的安徽样本 新时代“六尺巷”里天地宽


更新时间:2024-10-17 14:09点击次数:

  在桐城,有一条因“让他三尺又何妨”而闻名的“六尺巷”。根据《桐城县志略》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土地纠纷。张家写信向远在京城的张英求助,张英回复了一首“让墙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回信,张家人豁然醒悟,主动退让三尺,吴家备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六尺巷”。这条长约100米、宽2米,三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的窄巷,几百年来,因其所传达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世人,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了社会风气,成为了桐城的一张文化名片。用该巷名字命名的基层治理工作方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更被写入2023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这是位于桐城市西南一隅的六尺巷(资料照片)。近年来,安庆市大力弘扬“六尺巷”所蕴含的包容、礼让、谦和等文化精髓,推深做实“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通讯员 吴菲 摄

  接到调解请求后,张诚立即前往孔城镇综治中心,对双方展开“背对背”协调,不断释法明理。最后,经过两次调解,在多部门联动下,双方达成和解,某园林公司赔偿死者家属60万元,立即支付30万元,余款30万元分期支付。为巩固调解成果,依据双方的申请,孔城法庭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这起毒蜂伤人致死事件在诉前得到圆满化解。

  “乡镇法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案多人少’的矛盾。”张诚说,2015年,桐城法院将六尺巷文化创新运用于诉前调解,提出“六尺巷调解法”,分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率先在孔城法庭试点运行,当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张诚全年办理案件242件,大部分案件以调撤的方式结案,无一起上诉,无一件信访。

  2021年8月,桐城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造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报告》,紧密结合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将六尺巷中“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通过“六事六前”治理方式方法,构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形成了“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枫桥经验”的安徽样本、基层治理的善治品牌。

  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

  2022年3月,翻身社区依托“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设立“睦邻会客厅”,形成社区事务综合调处机制。该社区党总支书记叶鲜和网格员张红多次深入居民小区,在睦邻会客厅里,邀请开发商、物业和群众代表互动交流、开诚布公,一手推动开发商履行义务,一手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带头缴纳所欠电费,最终双方达成共识。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入户智能电表安装,电力顺利移交,居民用上了国网电,拖欠的28万元电费全部收齐交到了物业账户。“睦邻会客厅”促成了开发商、物业和业主亲切“握手”。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以“党建领事法、礼让和事法、村民说事法、多元解事法、网格管事法、群力防事法”为基本内容的基层善治品牌。2023年,桐城市受理民事案件7783件、调解调撤率达50.65%;召开村民说事会1600余场,化解矛盾纠纷56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850余件。

  ——2022年,一个现代版的“让墙”故事在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上演。大塘村在推进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有一条承接着组内外道路联通的巷道非常狭窄,两旁的两户居民房屋挨得紧,车辆难以通行,拥堵时常发生。随后,人民调解理事会将两家聚在一起用“六尺巷”故事引导磋商,两家人听完此事都表示自愿将房屋往后缩。于是双方都将邻着巷子的一角拆掉,各留出1米,成了现在宽敞的“九尺巷”,大车小车畅通无阻。受此事启发,大塘村党委将此事作为典型事例,以村里种植的百年牡丹、百年紫藤和百年黄连木为精神引领,成立“牡紫连欣”调解室,并吸纳这两户主人担任调解员。新时代的礼让故事很快传遍全村,“牡紫连欣”调解室也越来越受到村民的认可。

  “安庆作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发源地,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扎实抓好省委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各项任务,深度挖掘六尺巷‘和为贵’等文化内涵,努力走在前、作表率,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互生共进,以文化浸润人、凝聚人、影响人。”安庆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耿表示。(见习记者 杨浔)


本文由:金年会电子视频监控网站提供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 TEL: 400-225-3366

地址:广东省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邮箱:1clou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