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至12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等部门共同启动了第三届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活动贯穿2022年全年,发动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普遍参与,广泛开展各类岗位练兵活动,在技能竞赛中凸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相继印发以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在全面覆盖、体系建设、制度保障、注重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扎实的成果,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了“局队合一”“同城一支队伍”等体系,建立了2450个机构。全国99%的县(市、区)落实“局队合一”管理体制,压实一线执法责任,使得涉及文化、文物、旅游、出版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执法工作有体系、有队伍、有制度,为文化和旅游领域执法的综合管理、持续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至2022年十年间,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编制从3.3万余名增长至4.5万余名,91.5%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工作经费和能力建设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96.5%的一线执法人员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于2020年底正式纳入中央统一着装序列,执法服装完成了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极大提振队伍士气。
金年会棋牌官网
以推动制度建设为主线,以“一部法规、一张清单”立柱架梁。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陆续制定出台40余项执法标准规范制度文件,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执法标准规范体系。新一轮改革以来,重要制度建设加速推进。2021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条例》提请国务院审议;国办印发《关于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授权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1年版)》。充分发挥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联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的通知》,理顺行业主管部门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关系。截至目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已经指导全国25个省(区、市)陆续制定完成了省级执法事项指导目录。
近年来,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突出政治职责,将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内容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作为重要任务,围绕关键节点和重点领域,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
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得到有力维护。坚决贯彻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打击治理跨境赌博旅游管控、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赴俄游专项整顿、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农村乱占耕地问题整治等重大专项行动,配合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平安中国建设等重大专项工作。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关键节点,分别组织专项保障行动,深入推进迎接党的二十大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保障行动。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并处置文化和旅游市场意识形态内容问题。建立边疆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协作机制、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内容翻译及结果互认协作机制,筑牢民族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屏障。
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突出问题得到明显遏制。针对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组织营业性演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等领域集中执法检查,有效规范了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常态化暗访评估机制,以文化和旅游市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秩序等为重点组织开展暗访评估;在春节、“五一”、暑期、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题部署各地加强执法检查,保持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
随着改革持续深化,文化执法专业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执法资格考试和证件管理,推进行政执法证件换发。组织开展三届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全方位增强执法人员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推进实施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达标工程,组织东西部对流协作,推动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建立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师资库,持续开展以案施训等各类线上线下培训,试点建设执法培训标准化体系。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安全、便捷、规范、共享”理念,建成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并不断优化完善相关功能,持续推广平台应用,为基层执法人员提供便捷、实用的信息化工具。常态化开展网络监测,妥善应对各类突发舆情事件,提高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的能力。落实国务院统一部署,推动各地完成文化和旅游市场热线整合任务,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专家认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人民放心、舒心、安心的文化旅游消费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提纲了优质的环境,是高质量发展、品质化消费的保驾护航的强大力量。